麻薏,所有老台中人的回憶。
夏天的餐桌,奶奶總是會擺上一鍋,綠色襯著黃色的麻薏湯。麻薏的苦中帶甘,地瓜的甜中帶苦,交織成專屬於老台中人的味道。
對於這一碗綠色的湯品,身為台中長大的孩子,是再熟悉不過了。這種熟悉的感覺,大概跟早餐吃炒麵佐東泉辣椒醬,再配上一碗豬血湯那樣的親切。
產季在夏天、略帶苦味的麻薏湯,對孩子們來說並不是很主流的口感,卻因為充滿豐富的營養,又兼具良好的退火效果,讓每個奶奶們,幾乎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麻薏食譜。
不論是加上地瓜、吻仔魚的勾芡熱熱喝、或是加上秋葵的冷湯版本,都曾經在某個鄰居的餐桌上看過;在這個共同的生活圈裡,麻薏變成一個辨識同鄉的方法。
台中人吃麻薏的文化,其實很多層面跟經濟發展也是息息相關的。麻薏是黃麻的嫩芽,而黃麻則是主要集中栽種在台中南屯的經濟作物,可以用來做麻繩、麻布等,而嫩葉則可用來食用。
也因此每個台中奶奶、南屯媽媽應該都有一個專屬的麻薏湯食譜,有的是麻薏加上小魚乾地瓜、有的會加入秋葵;有的會勾芡、有的煮清湯;有的熱熱喝、有的冰起來喝。
但因為料理、去除苦味的過程滿麻煩的,除了要手工去梗,更需要經過繁複的搓揉過程,所以近幾年好像慢慢越來越少看到麻薏湯出現在餐桌上,也越來越難買到一碗好喝的麻薏湯。
而麻薏除了作為台中飲食文化的一部分,更有豐富的營養成分;其含有高的抗氧化成分、豐富的β-胡蘿蔔素、 維生素B1 、B2和多種礦物質,主要的產季是集中在夏季的6-8月之間。
但也許是因為相當集中的地區性產地,只要離開了台中,就相當少人知道麻薏這樣東西。
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台中在地的飲食文化、也為了創造更多的麻薏需求,保護農地、照顧農民。
我們將依古法日曬磨粉的麻薏粉,揉入了麵皮中;榛果奶油加入麻薏粉揉入麵團,製成帶著淡淡茶香的麻薏餅皮。
並製作了兩種口味的餡料。
1.主廚特製的蜜糖地瓜餡,包入麻糬與流沙餡,組成豐富口感、多層次的麻薏地瓜流沙酥。
1.主廚特製的蜜糖地瓜餡,包入麻糬與流沙餡,組成豐富口感、多層次的麻薏地瓜流沙酥。
希望透過不一樣的形式,可以留著屬於台中南屯的特殊飲食文化,也可以讓更多人分享關於麻薏的特殊香味。